7月4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移動電信運營商被曝多收話費及刪改計費數據”,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1
在節目的一開始,我們先打個比方:說地上堆放著一噸沙子,你隨手扔一粒沙子進去,然后,你再從沙堆里揀出一粒沙子來,而揀出的正好是你剛剛扔進去的那一粒。你說,這可能做到嗎?實際上,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是數學上說的一個“極小概率事件”,也就是指在理論上有發生的可能,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即便從概率理論知識還是從生活實踐經驗證明,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極小概率事件”,卻離奇地發生了。我們來看記者調查。
字幕海口市
正文
海南移動公司的手機用戶黃生精,前不久在查詢話費詳單時偶然發現:僅2月份,他尾號為6499的手機只打了7個漫游電話,就被多扣了8分鐘的通話費。
同期4海南移動手機用戶 黃生精4號帶
我打7個電話就多收了2塊多,2塊3毛2,就僅僅是我的這個個人,僅僅是這個電話,僅僅就在三天的時間里面打的電話,就多收了我2塊3毛2的錢。
正文
他的話費詳單顯示:這7個5分鐘以上的漫游主叫電話,都被電信運營商分割記錄成同一個號碼、時間連續的幾段通話來計費。
記者注意到,2月10日,18:41:03秒至18:49:02秒,他有一個7分59秒的主叫電話,被分割成5分48秒和2分12秒的通話計費記錄后,按照現行的漫游電話不足一分鐘以一分鐘計費的規則,原本應該8分鐘計費的這次通話,結果卻被按9分鐘來扣費,手機用戶為此多付了1分鐘的電話費。
記者注意到,這7個超過5分鐘的漫游電話,都被分割成幾段通話記錄來計費后,全部成為錯誤話單,并且導致6次通話被多扣話費。
同期海南移動手機用戶 黃生精4號帶
向他們投訴,他們也承認這個是,確實是一個電話,確實是分割開來了,但是就不承認是多收了(話費)。
正文
手機用戶只有向法院起訴。在4月23日海口市龍華區法院出具的民事判決書中,海南移動承認:發生多收話費的事實,系(電話)交換機計費出現差錯造成;超長話單分割計價,符合規定,系按廣西的標準即每5分鐘分割一次。
然而,記者注意到,我國《通信行業標準》中,并沒有通話時長分割計費一說。而且,這份話費詳單顯示,這7次超過5分鐘的通話,沒有一次是完全按所謂的標準即每5分鐘分割一次來準確計費的。2月10日 20:09:41秒至21:00:13秒,尾號為6499的這部手機有一個50分32秒的主叫電話,如果都按5分鐘分割計費的話,應該形成10個5分鐘和一個32秒的通話計費記錄,只要交51分鐘的話費就行了。然而,話費詳單卻顯示,這次通話被分割成了7個5分鐘、1個5分10秒、2個5分零1秒和1個23秒等11個計費話單,原本只要交51分鐘話費的這個主叫電話,卻被按照54分鐘來扣費,由此,手機用戶僅這一個電話就多付出了3分鐘的話費。
同期海南移動用戶 黃生精
肯定是不合理。因為這種通話清單你不管系統你怎么分割,你至少要不要多收用戶的話費。
正文
海南移動稱:該公司的計費系統有合格證書,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因為行業標準允許出現細微差錯,概率論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也能證明,對用戶而言,計費差錯是客觀存在的。
記者調查發現,我國《通信行業標準》規定,移動電話網計費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一個通話或短信、GPRS流量等計費記錄就是一個話單,也就是說,在1萬個計費話單中,不能出現1個以上的錯誤話單。
而尾號為6499的這部手機,2月份的話費詳單中,有162個通話計費記錄,其中就有7個錯誤話單,計費差錯率高達4.3% 。專家分析后告訴記者,手機用戶大約3000億年才可能遭遇一次這樣的情況。
字幕安鴻志 我國著名統計學家 原中國概率統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統計協會常務理事
同期6著名統計學家 安鴻志
就計費系統來說,任何一次通話出現錯誤話單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按照我們國家通信行業標準要求,計費差錯率不大于萬分之一。
按每個月126詞通話來計算,某個月出現2次錯誤話單的情況,平均300多年才可能出現一次;而在一個月里出現7次錯誤話單的情況,大約3000億年才可能碰到一次。像這樣某個月有7個錯誤話單的情況,應該屬于極小概率事件,很難相信,這是電話交換機計費系統自身的誤差記錄。
正文
記者注意到,因通話時長被不規則分割計費,而被多扣話費的手機用戶絕不止黃先生一個。記者從《每周質量報告》熱線電話接到的觀眾投訴記錄中,隨機選擇了幾個手機用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其中一個手機尾號為5049的手機用戶,也曾經遇到過和黃先生類似的問題。 2008年12月30日,電信運營商把該手機用戶一個35分44秒的通話,分割成25分13秒和10分31秒的通話記錄來計費,由此,僅這一次通話,該手機用戶就多付出了1分鐘的話費。
就在記者調查期間,6月14日,手機尾號為1680的手機用戶也無意中發現,接聽了一個16分鐘的漫游被叫電話,也同樣被不規則分割成4個通話記錄,由此,多付出了1分鐘的話費。
同期海南移動手機用戶 王榮生
將近16分鐘(的通話)但是它分成4段以后,收我17分鐘話費,所以我比較氣憤!不懂它這個收費。
正文
記者調查過程中,手機尾號為3309的這名北京移動用戶反映:3月21日這天,他沒有發出彩信,卻被扣了441條彩信費。
同期9 北京移動手機用戶 李強
3月21日凌晨6點多到上午10點多的4個多小時里,那么彩信的發送記錄就多達441條,扣了我132.3元的彩信費。實際上,21日這一天我沒有發出過彩信;而且我也查了,手機沒壞也沒有病毒。
正文
這名手機用戶的短信計費詳單顯示:3月21日7點05分17秒,他的手機同時給138號段的一部手機發送了2條彩信;10點28分37秒又同時給137號段的另一部手機發送了2條彩信。
然而,無論這名手機用戶怎么嘗試,他的手機都無法同時給一個手機號發送兩條彩信。
同期北京移動手機用戶 李強
現在把這條彩信發給這個手機號, 那么輸入一次手機號碼,就有了一個收件人,然后我們再輸一個號碼,你按確認的時候,它立刻就提示是重復的地址,所以說根本就發不出去。 正文
在手機用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申訴后,北京移動最終解釋說:“客戶計費話單是由對方客戶接受返回成功狀態報告為依據的,因此有可能在相鄰時間內發送的彩信,對方同時返回成功狀態報告導致計費話單上顯示同時發送。”這就是說,計費詳單上顯示的彩信發送時間,是彩信接收方收到彩信后、返回成功接收報告的時間。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用手機給隨機購買的不同的運營商、不同號段的9個尚未拆封使用的手機卡,發送彩信,依然很快就產生了彩信發送扣費記錄。
同期11北京移動手機用戶 李強
就是說呢,電信運營商拋出的,客戶計費話單是由對方客戶接受返回成功狀態報告為依據,這個理由是沒有說服力的!
正文
他的這份短信計費詳單還顯示,在3月21日8點18分52秒和8點18分57秒,他的手機還分別給 “801225”的 號碼成功發送過彩信,并被扣費。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怎么嘗試,始終都無法給801225這個號碼發出彩信。按照北京市電話號碼的排序規則,801225這個6位數的號碼根本不存在。
同期
您好,您撥打的號碼不正確,請查證后再撥。
正文
那么, 801225會不會是能夠接收彩信的北京地區的SP短信服務企業代碼呢?記者隨即電話采訪了北京市通信管理局。
同期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業務處理室
北京的短信代碼,只有1062的,北京的只是1062的,(彩信、短信)都是這個號,只有一個1062。
正文
那么,一個空號的號碼,為什么會以成功接收彩信的電話號碼身份,多次出現在手機用戶的短信計費詳單中呢?疑團未解,而不明不白地被扣彩信費的日子卻接踵而來。
記者注意到,這名手機用戶僅3月份的562條彩信、短信發送記錄中,就出現7次重復計費,也就是7個錯誤話單。專家指出,如果按屬于交換機計費系統計費誤差萬分之一的標準來算的話,手機用戶在4700萬年里才可能碰到1次這樣的情況。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除了通話費、彩信短信息等話費詳單讓手機用戶們覺得霧里看花,使用得越來越多的手機上網所要支付的GPRS流量計費,也讓手機用戶感覺不是那么明白。
轉場
月工資收入只有1700多元錢的外來務工人員賈伯領,用的是每個月20元的WAP上網套餐。但今年3月和4月份,他的手機話費支出就超過1200元。在查詢了自己手機的GPRS流量計費詳單后,他發現,即便關了手機,計費詳單里也顯示他在用手機上網。記者對他的GPRS流量計費詳單進行了匯總分析,僅3月9日,從0點開始,不到40分鐘,就產生了340元的手機NET上網流量扣費記錄。
同期上海移動手機用戶 賈伯領
心疼啊,這都是花錢啊,一個月幾百塊錢幾百塊錢的,而且又沒有使用過。
正文
他隨后立即關閉了手機上的NET上網接入點,切斷了手機NET上網的可能,也就無法產生手機NET上網GPRS流量費。奇怪的是,從4月14日晚上11點到4月15日下午4點,盡管他關了手機,但是在4月15日0點51分到1點10分,短短20分鐘的時間里,又產生了490元的NET上網流量扣費記錄。
同期上海移動10086客服專員137號
手機用戶:我手機上關了(NET上網接入點),你們那里也關了(NET上網接入點),雙重都關了為什么還要扣費?
這個我已經跟您說了,這個的話,因為軟件的原因的話我們確實無法保證。
正文
記者隨后展開調查。在5月2日18點至3日早上7點和5月5日23點至5月6日10點的兩個時間段里,在記者要求下,賈伯領把手機關機,并將手機卡交到了記者手里。但6月18日,記者隨同賈伯領在上海移動南京西路營業廳打印出來的GPRS流量計費詳單卻顯示,在5月5日23點至5月6日10點,賈伯領關機的11個小時里,仍然產生了14.34元的GPRS流量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