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網絡問政板塊,是市民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梁。而且,與反映問題的其他渠道相比,網絡無疑更快捷、廣泛和高效。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零距離的網絡問政卻遇到了一些問題,多數部門未能及時答復各位網民的提問(見8月17日《西江都市報》)。
????從正式開啟一周以來網民的踴躍提問可以看出,網絡問政的起步很好。相信無論是提問的網民、應答的部門,還是提供平臺的網站,都希望這個好的開頭能一直保持下去。所以,筆者懷著同樣的心愿,為零距離網絡問政支招。
????第一招:分門別類。在處理群眾投訴時,尤其是處理像網絡問政這種千頭萬緒的問題時,更要條理清晰、分類解決。對此,網站管理員可以統一制作一個匯總的目錄,將問答內容一一列出。這樣分類的好處,一方面是避免同一內容和相似內容的重復提問,網民從已解決的問題中就能找到答案;另一方面是同類問題得到提升,網民根據分類找到相對應的承答單位,從而可以使提問更有針對性,也促使相關部門的答復質量更高。
????第二招:前置審核。以在網絡發布為界限,網絡管理員對提問和答復都要預先審核才發布。之所以對提問審核,是避免問題問得不夠清楚,比如反映水渠不通的,網絡管理員在審核時發現沒有寫明具體地點,應要求發帖人補充說明,才在網絡上發布。發布問題的同時啟動限時辦結制度,才是對網民和承答部門都比較公平、負責任的做法。而要對答復審核,則是避免承答單位“打官腔”,用各種“外交辭令”搪塞網民。網絡管理員在審核答復時,遇到“正在辦理中”、“還要與其他部門協商解決”等說法而無實質性內容時,不能視同辦結。
????第三招:評分監督。從報紙的相關報道得知,網絡問政工作已經考慮到了監督的環節,宣傳、督查部門組成的檢查組將定期對各部門的網絡問政工作進行監督,并上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所以,筆者這第三招其實是在監督基礎上的一個具體方式——評分。這個對部門打的分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某一具體問題在答復后,由提問網民針對部門的答復進行打分;第二部分是年終時,由網民對各承答部門的服務態度進行打分;第三部分是檢查組監督網絡問政的開展情況,從更專業的角度對承答部門的行政水平進行打分。三個部分分數的總和,就是政府部門網絡問政工作的成績表,再將其與績效考評結合,與創先爭優結合,相關部門就會真正重視網絡的力量,重視老百姓的訴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