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賴新云 通訊員 鐘斌明 鄧東源)“上半年,雖然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主要經濟指標也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不過,我們還面臨著來自縣域經濟發展競爭加大、宏觀環境復雜多變等多方面的壓力,也面臨著災后重建家園的巨大壓力。因此,我們既要看到完成全年任務的有利條件,又要對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保持清醒認識。”面前成績與挑戰,蒼梧縣委書記嚴伯貴如是說。
要破解存在的問題,蒼梧縣將如何出招?繼續堅持“四個非常”,大力推進南廣鐵路、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六堡茶加工區等項目,加快推進30萬噸再生銅等重點項目建設和30萬噸再生鋁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確保完成91億元的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并力爭完成97億元。此外,要建設好思樂堂工業園區和社學工業園區,優化投資環境,保持工業良好增長勢頭,以及確保災區恢復生產。
——服務企業方面,重點抓好對規模以上企業的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用工、用電以及原材料供應等難題,同時扶持日成林化、東鵬不銹鋼等企業進行技改,促進產業升級和產能擴張。此外,通過主動服務力爭6萬噸電解鉛技改項目于10月前投產。
——城市建設方面,加快推進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下小河防洪排澇工程等建設工程,加快夢都美生態園、龍湖世紀城等項目建設,抓好舊城改造和新建成區的綠化、亮化、美化工作,加快城鄉風貌改造工作,逐步拉大城區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此外,要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十二五”規劃編制等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三農”工作方面,加快通村水泥公路建設和水毀設施修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抓好林、抓好新農保工作,同時,全力推進新地都梅、大坡育民等市、縣新農村示范點建設,結合新農村試點建設,抓好沙頭雙尚、漢顯和梨埠龍沖等三個災民新村建設,確保因災房屋全倒戶明年春節前能全部入住新房。
在今年“6·15”特大地質災害中,蒼梧縣因災全倒塌房屋5783間,農作物受災83000畝,直接經濟損失達2.15億元,災后重建成為蒼梧縣推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扶下,全縣好受災群眾的衣、食、住、醫等基本生活問題已得到妥善解決,房屋全倒戶及農田基本受毀戶也已列入低保補助范圍。災區水毀公路橋梁、灌溉水利等基礎設施已得到修復。此外,蒼梧縣通過制定受災農村地區恢復生產規劃,除了免費為災民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外,還培育發展中草藥種植和寶石加工等產業,以多渠道增加災民收入,推動災區群眾生產生活恢復到災前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