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視為穩健保本的債市在經歷了信用危機后,固定收益類產品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回。受累于債券市場的不景氣,債券型基金市場低迷,遭遇凈值下跌、大量贖回以及延長募集等現象。
債市升溫
分化局面不會結束
5月初以來,信用債市場逐漸從4月份的疾風驟雨中緩過神來,最近幾日,升溫跡象更加明顯,各類型各等級各期限的信用債收益率紛紛走低,表現不遜于國開債等大熱的利率產品。
市場人士指出,在債市整體情緒趨穩的支持下,信用市場異常交易減少,風險偏好較之4月有所修復。
信用債拖累
債基收益由正轉負
由于信用債違約的拖累,不少債券基金的收益水平也開始受到影響,債券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佳。數據顯示,在股市及債市均出現大幅調整的市場行情之下,5月各類型債券基金平均收益均由正轉負。截至5月5日,今年以來可比的962只債券型基金中,平均收益率為-0.92%。
隨著債券市場各種風險的不斷發酵,4月債基發行規模驟減。相關統計顯示,4月份基金公司共計發行公募債券型基金21只,募集總額為128.3億份,而在此前的3月份,上述數字分別為25只及238.8億份。與此同時,單只債基平均募集份額也急劇“縮水”,從3月份的9.55億份降至4月份的6.11億份。
(據新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