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吳小華
6月17日,在蒼梧縣沙頭鎮橫江村荔枝示范園內,荔枝樹枝葉間點綴著一簇簇嫩綠的小果,顯得分外誘人。“臺風‘蝴蝶’對沙頭鎮遲熟荔枝影響不大,預計示范園的遲熟荔枝在7月中下旬迎來豐收。”示范園負責人譚永通一直密切關注著荔枝的生長情況。
遲熟荔枝作為蒼梧縣的特色農產品,近年來,蒼梧縣通過品種改良、品牌升級,讓遲熟荔枝實現了從“傳統種植”到“全產業鏈運營”的跨越。
仙進奉、嶺豐糯、井岡紅糯……當天上午,譚永通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目前示范園引進種植的遲熟荔枝新品種。談起遲熟荔枝的品種改良過程,譚永通眉頭微蹙:“前幾年,沙頭鎮種植的荔枝樹樹齡普遍是30年左右,因為樹體高大,病蟲害防治、采摘難度大,成本不斷增加。”
如何讓荔枝的品質和產量大幅提升?品種改良是關鍵的驅動力。“我們通過采用大枝樁高接技術,在荔枝樹回縮、間伐期間進行高接換種,隨著換種荔枝樹不斷生長,產量及收入會逐年遞增。”蒼梧縣農業農村局種植股股長楊福新表示,荔枝樹經過兩年的精心管理,第三年可掛果,平均株產可達10公斤,每畝收入約4000元。
“荔枝品種改良效果非常喜人。”譚永通看著綠果掛滿枝頭的遲熟荔枝樹十分興奮。他笑著告訴記者,荔枝樹通過高位嫁接,不但使品種更優質,也實現了荔枝植株矮化,有利于園間管理,價格由品改前的每公斤4元,提高到每公斤40元左右。
目前,蒼梧縣荔枝產區已高接換種優質仙進奉、嶺豐糯、井岡紅糯荔枝5000多畝。同時,沙頭鎮將遲熟荔枝打造成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示范點,建設了荔枝示范園800多畝,輻射帶動周邊地區2.2萬畝的荔枝發展,遲熟荔枝產業欣欣向榮。目前,蒼梧遲熟荔枝先后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隨著蒼梧荔枝品牌建設的不斷強化,沙頭鎮遲熟荔枝品牌逐漸深入人心。“每年7月中旬,沙頭鎮都會舉辦遲熟荔枝節,并結合當地農文旅產業發展,精心打造荔枝綠色采摘生態旅游精品路線。”蒼梧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進一步開拓銷售渠道,蒼梧縣推廣“合作社+農戶+電商”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積極推動電商入村,讓蒼梧縣遲熟荔枝實現全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