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近日,在蒼梧縣石橋鎮永安村水稻種植示范基地里,一臺臺收割機在稻田中來回穿梭,科技特派員與種植戶們穿梭其間,或幫忙搬運稻谷,或交流收割經驗。經現場實測,該基地早稻平均畝產達到519公斤,相較于去年的畝產量471公斤,實現了10.2%的顯著增長。
稻田豐收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特派員“組團式”幫扶。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今年,在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的幫助下,基地開始應用水稻增密增穗技術,科技特派員分工明確,抓住農時,分組深入田間地頭,與管護人員交流水肥一體化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水稻種植關鍵技術經驗,“科技特派員還手把手教我們操作,把秧苗行距誤差精準控制在2厘米以內,幫我們節省了30%的秧苗用量,收割期他們又組團過來幫忙,真是太貼心了。”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積極組建科技服務團隊,全力推廣水稻增密增穗技術。在關鍵農時和水稻生長關鍵環節,農技人員深入全市各示范片開展技術指導,從水稻品種優化搭配、工廠化育秧,到提高整田質量、強化田間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指導農戶合理增加密度、增加基肥和穗肥鉀肥施用量,促進水稻分蘗和大穗形成,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實現增產增收。
據統計,當前我市早稻種植面積達80.21萬畝,水稻收割面積已達65.52萬畝;年內共派出233名科技特派員,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約300期,培訓約2.1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