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近日,蒙山縣黃村鎮朋漢村的圣官茶葉加工廠內一片繁忙景象,殺青機、烘干機正有序運轉,工人們熟練地穿梭其中,加緊制茶。負責人陸幸志介紹:“我們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現代化茶葉加工廠,目前已全面投入茶葉生產加工,每天可加工約5000公斤鮮茶葉。”
黃村鎮11000畝茶園產出的優質鮮葉曾因銷售渠道不暢而面臨經營困境,該工廠投產后,通過“訂單收購”模式,為茶農提供穩定的銷售保障,讓茶農們吃下“定心丸”。據了解,該工廠預計年內可加工鮮茶葉150噸,力爭產值達到3000萬元以上,將有力推動黃村鎮茶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這是我市推動茶園生產提質增效的一個生動范例。今年以來,我市在茶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在提升種植管護技術方面,我市組織開展全市茶樹種植技術培訓班,采用“一對一”掛點服務模式與“多對一”科技服務模式,選派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新老茶園。科技特派員們手把手指導茶農,從茶樹的栽培、修剪到病蟲害防治等環節,普及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生態茶園種植及管護技術水平,使茶苗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
為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我市以生態茶園為依托,引導茶企優先吸納脫貧戶、監測戶以及低收入群眾就近就業。在茶園和加工廠里,處處都有當地農民忙碌的身影,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務工收入穩步增加。同時,我市進一步推廣“企業+村集體經濟”模式,引導村(社區)將村級集體經濟資金、村民將自有資金入股企業。村民們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的收益,還能在年底參與分紅,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市茶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茶葉專業合作社達606戶,351個行政村入股六堡茶產業,帶動從業人數11萬多人,受益群眾約31萬人。
為助力茶企技改升級、提效增產,我市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院士、專家與企業共建研發中心,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我市還構建“六堡茶師”“勞務品牌”“政校企”三方合作機制,引導各類職業院校與重點企業緊密合作,通過訂單式培養、實習實訓等方式,為茶產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目前,我市已組建梧州六堡茶產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涉茶經營主體達5582家,規模以上企業16家,涉茶有效注冊商標410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