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余詠鳳 麥燕敏)“這封泛黃的家書,是李植華烈士在獄中寫給家人的,字里行間處處可見他堅定的革命信念。”黨員李旭富感慨道。近日,在岑溪市歸義鎮李植華烈士紀念館內,40多名農村黨員圍在展柜前,跟隨紅色講解員的腳步,認真聆聽革命故事,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紅色教育。
這是岑溪市深挖本地紅色資源“富礦”,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市以李植華烈士紀念館、金坡村鄉村振興館為核心,打造金雞至金坡紅色研學路線,串聯起21個火龍果種植基地、六堡茶園、澳洲堅果示范園等沉浸式現場教學點,構建“一帶兩館多點”的立體化紅色教育矩陣,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就近開展黨性教育提供便利條件。
為打破傳統教育“單向灌輸”模式,岑溪市在290個村(社區)農家書屋設立“紅色共享書吧”,結合每月主題黨日開展“黨員閱讀分享”活動,黨組織書記帶頭領讀紅色書籍,黨員們圍繞革命故事談感悟、針對發展難題提建議、結合為民服務辦實事,形成“學、講、議、做”閉環機制。“以前覺得理論離我們很遠,現在書吧里既能學黨史,又能解決實際問題,大家參與熱情特別高。”金坡村黨員梁全釗說。
宣講隊伍是紅色教育落地見效的關鍵。岑溪市從退役軍人、老黨員、青年黨員、農技人員中遴選32人組建紅色宣講團,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授課+答疑解惑”模式提升宣講能力。這支隊伍既能走進紀念館講述黨史,也能深入田間地頭傳授農業技術,把知識和技能送到黨員身邊、融入日常工作中。
岑溪市依托“一帶兩館多點”紅色研學路線,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在清明、“七一”“八一”等重要節日,組織黨員到革命烈士紀念館、李植華烈士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在金坡村鄉村振興館,通過實物展覽、影像資料展示產業發展成果,激發黨員干事熱情。
此外,岑溪市將紅色文化與本土民俗深度融合,用牛娘戲編排《頌黨恩》《茶梅》等11個紅色劇目,利用農閑時節在各村巡回演出,讓農村黨員在熟悉的鄉音中感悟紅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