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黃子萃 通訊員 陳霞 韋春梅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公布2024年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蒙山縣再度獲評“輕微變好”等次,成為廣西唯一連續五年蟬聯此殊榮的縣(區)。
近年來,蒙山縣立足自身生態優勢,不斷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從綠色農業的蓬勃興起,到生態工業的轉型升級,再到生態文旅的融合發展,蒙山縣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綠色成為城市的鮮明底色,讓生態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
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園林縣城……一項項殊榮,是蒙山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篤定踐行“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發展戰略的生動注腳。
綠色農業:厚植生態底色,賦能鄉村振興
走進黃村鎮怡興專業養蜂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劉榮軍正細心觀察蜂群的狀態。“蒙山鴨腳木和九龍藤等綠色‘蜜源’植物豐富,咱們的蜜蜂在這兒采蜜,那可是‘吃’著純天然的生態養料。”他抬手朝著不遠處連綿起伏的蒙山方向指了指,話語間滿是對這片生態的贊許。
據了解,蒙山縣蜂群穩定在17.53萬群(含出縣外流動蜂群),2024年該縣蜂產業產值超2億元,“蒙山蜂蜜”成為廣西生態產品典型。近年來,蒙山縣積極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將生態環境保護融入農業發展全過程。在種植養殖環節,農企和農戶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優質蔬菜、水果、桑蠶、蜜蜂、六堡茶、中草藥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成為蒙山農業的新名片。
同時,蒙山縣還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嘗試“智慧農業+生態蔬菜”智能生產模式,以科技為農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目前,全縣已打造7000多畝綠色蔬菜基地,其中2000畝智能化綠色蔬菜基地憑借高品質、高標準,成功獲認定為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基地。
此外,該縣大力創建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精心規劃建成各級示范區113個,其中自治區五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1個,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3個,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了標桿。目前,全縣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達12個,生態茶園、果園、桑園等綠色種植基地不斷涌現,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生態工業:依托綠色資源,推動產業升級
蒙山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2.8%,為生態工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走進廣西華虹蠶絲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熟練地調試機器參數,經過篩選、煮繭、繅絲等工序,雪白的蠶繭化作一縷縷生絲。智能化生產線不僅使生產效率倍增,品質更穩定,更減少了資源浪費與能源消耗,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該縣構建起“種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全產業鏈條,充分利用當地生態資源,通過產業集聚效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生態工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目前,絲綢產業園吸引13家企業集群發展,2024年實現產值12.2億元,占廣西絲綢市場份額近六成,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在招商引資方面,蒙山縣堅持“生態門檻前置”原則,圍繞繭絲綢、林產林化、綠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等重點產業,嚴格篩選把控招商項目,優先引進生態綠色產業。三峽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廣西上禾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太陽能發電項目紛紛落地蒙山,總投資約15億元,年總發電量約達4億度,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增加綠色稅收約8000萬元,為蒙山縣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綠色動力。
生態文旅:融合綠色元素,打造康養勝地
秋日,在天書俠谷景區內沿著蜿蜒的溪流步道前行,滿眼靈動歡快:孩童在溪流邊嬉戲,游客們忙著用相機捕捉美麗瞬間,笑聲與水聲交織,構成一幅和諧美好的景象。
近年來,該縣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將生態理念貫穿于旅游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先后完成天書俠谷景區、太平天國文化旅游區、武俠文化旅游區、山地休閑度假旅游區等一批旅游景觀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注重保護自然生態,融入生態文化元素,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和生態品質。
圍繞打造康養勝地的目標,蒙山縣以“康養+文旅”為抓手,推動康養產業向養老、養生、醫療等領域延伸,積極探索“康養+農業”“康養+美食”“康養+運動”“康養+森林”等多元化發展路徑。該縣成功入選《美麗中國經典線路》——“美麗中國康養旅游目的地”,天書俠谷景區獲評“中國森林養生基地”,水韻瑤寨景區獲評“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區”。該縣建成4家AAAA級、7家AAA級景區,2025年,第三季度蒙山縣國內旅游總人數607.66萬人次,同比增長12.06%; 國內旅游總收入46.18億元,同比增長12.93%。融合發展上,開發特色旅游線路,引進智慧農牧項目,農發行投放超5億元支持生態項目,光伏項目年發電超2000萬千瓦時,形成“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群眾增收”良性循環。
以生態為筆、綠色為墨,蒙山縣正精心繪就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