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軋鋼生產線轟鳴不絕,火紅的鋼坯在輥道上飛馳如龍;廠區內外,運輸車輛川流不息,將成型的角鋼、槽鋼源源不斷運往碼頭……在廣西翅冀鋼鐵有限公司(簡稱“翅冀鋼鐵”),鋼鐵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迸發著速度與活力。這是一幅屬于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更是“十四五”期間這座城市奮力書寫工業振興答卷的縮影。
五年來,全市上下錨定“再造一個工業梧州”目標,大力實施工業振興,推動支柱產業集聚、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崛起,讓“工業脊梁”愈發挺拔。

11月9日,一排排辦公樓和廠房矗立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高新片區(無人機圖片)。近年來,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不斷深化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智能化改造標桿企業。記者 楊揚 攝
龍頭企業引領工業轉型
企業是工業經濟的細胞,更是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十四五”期間,梧州一批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成為引領工業轉型的“排頭兵”。
前段時間,翅冀鋼鐵首次躋身2025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的突破,更標志著梧州制造業整體實力的躍升。這家在“十四五”期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鋼鐵巨頭”,已成為觀察梧州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回顧其發展軌跡——精品高效鋼材生產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9個月時間,從投產到產值破百億僅用8個月時間,一連串“速度奇跡”的背后,是企業搶抓機遇的拼搏精神,更是我市工業振興戰略落地見效的生動注腳。
如今,以翅冀鋼鐵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正如一根根堅實的“鋼筋鐵骨”,撐起了梧州工業經濟的“四梁八柱”。“十四五”以來,我市圍繞再生材料、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醫藥、光伏電子五大支柱產業精準發力,推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集群效應日益凸顯。截至目前,五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產值比重約88%;翅冀鋼鐵、金升銅業分別入圍2025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累計14家入圍廣西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產業實力持續攀升。
“人工智能+制造”激活新動能
如果說翅冀鋼鐵是高端金屬新材料產業的“領航者”,廣西弘毅新材高端不銹鋼制品精深加工項目則是傳統制造向高端“智造”轉型的典范。
2025年8月,總投資25億元的弘毅新材項目順利投產,這座堪稱行業效率標桿的“黑燈工廠”里,沒有喧囂的人聲,只有精準協作的機械臂和自動化生產線,啞銀色的不銹鋼卷如綢緞般流轉,經精深加工后蛻變為光亮的精品板材。
“我們主要生產2B板材,其量產填補了梧州不銹鋼產品的空白,實現了不銹鋼板材‘質的飛躍’。”廣西弘毅新材料有限公司總裁王文輝表示,以往梧州不銹鋼板材在全系列產品中使用占比僅15%,而2B板材占比將高達85%,投產后可全面滿足本地不銹鋼制品精深加工需求。
目前,我市已形成涵蓋“200系”“300系”“400系”的完整不銹鋼產品體系,成為國內不銹鋼品類最全的城市之一。
一系列變化的背后,是我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激揚起的發展動能。“十四五”以來,我市圍繞不銹鋼、人工寶石等重點行業,選取了25家重點企業,打造了4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其中12個場景入選廣西優秀案例集和典型應用場景,顯著提升了行業智能化水平。全市3個數字場景建設方案列入國家優秀場景案例,2家企業獲得國家級數字化轉型貫標星級評估認證,13家數字場景建設方案列入廣西企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累計培育廣西智能制造標桿企業2家、智能工廠示范企業18家、數字化車間企業19家。
回望“十四五”,梧州工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21年至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2.6%;累計完成工業投資項目405個,投資總額突破1700億元,創下歷史同期工業投資和大型項目開竣工數量新高。2025年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32.6%,較2020年末提升4.1%,工業“壓艙石”作用持續穩固,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從鋼鐵車間的火熱生產到“黑燈工廠”的智能運轉,從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到新興產業的加速成長,我市工業發展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著創新與實干的力量。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工信系統將全力以赴推動“十四五”圓滿收官,科學謀劃好工業和信息化“十五五”規劃,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積極構建完善具有梧州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智能制造體系、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工業強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