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在蓬勃的縣域熱土,在廣袤的鄉村田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以堅實的腳步,書寫著金融幫扶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從產業規劃到金融賦能,從消費幫扶到電商拓展,在車間廠房、田間地頭、電商直播間……處處躍動著郵儲銀行的服務身影。以金融力量賦能縣域發展,以稟賦優勢助力農民增收,郵儲銀行用實際行動詮釋國有大行的責任擔當。今日起,“郵儲銀行+”推出“幫扶情 振興路”專欄,記錄郵儲銀行在幫扶一線以金融筆墨繪就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壯麗畫卷,讓希望的田野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時代光彩。
黃土高原,呂梁東麓。千溝萬壑之間,郵儲銀行的幫扶力量正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村頭的幫扶車間里傳出輕快的縫紉機聲,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出山郵路”跨越山川,將玉露香梨、核桃露等農特產品送往全國各地……一點一滴的變化,匯聚成郵儲銀行助力鄉村振興的溫暖答卷,也為汾西繪就出一幅充滿希望的新畫卷。
培育鄉村產業
為群眾增收添動力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基。為落實目標,按照當地黨委、政府工作安排,郵儲銀行幫扶干部王進軍負責引進辰潤毛絨玩具公司。2025年2月,幫扶車間正式開業。廠房大門掛起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產業振興幫扶車間”牌匾,標志著郵儲銀行在汾西第一個產業振興幫扶車間項目正式落地。

毛絨玩具產業從無到有、茁壯成長,成為拉動縣域經濟、促進就業的新引擎。“我就住在工廠隔壁,在這里上班時間挺靈活,家里忙時就回去,閑了就趕過來。這樣不僅能多掙點錢補貼家用,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挺好的!”正在工作的村民黃莉莉開心地說。目前,像她一樣在此實現就業的村民已有170余名。

與此同時,郵儲銀行汾西縣支行聚焦本職本業,圍繞肉牛肉羊養殖、玉米種植等縣域特色產業,持續深耕、加大投放力度。如今,在黃土高坡上,村民們正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出山郵路”
促推深山農貨走向全國
產業發展的一頭是生產,另一頭是銷售。郵儲銀行將消費幫扶作為打通增收“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讓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國,切實助農致富。
在郵儲銀行幫扶干部推動下,先后聯動了郵儲系統26家省分行及3家系統外機構,搭建“線上+線下”銷售網,推動玉露香梨、核桃露等30多種特色農產品、17家農產品企業實現規模化銷售,特色“山里貨”通過“出山郵路”平臺走向全國。郵儲銀行汾西縣支行也同步發揮本地優勢,積極擔當“橋梁”角色,憑借自身的資源和信息優勢,積極對接農貿市場、超市、生鮮電商平臺等下游采購商,幫助特色產品找出路。2024年,郵儲銀行在汾西的農特產品采購幫銷總額突破1000萬元,創汾西縣中央單位消費幫扶歷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消費幫扶累計銷售額達500余萬元。

不只是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短期痛點,郵儲銀行更放眼長遠,通過“精準選品-品牌賦能-長效訂單”的全鏈條設計,構建起渠道搭建、物流保障、售后支撐的閉環服務機制,擴大產品影響力和知名度,切實將“輸血”轉化為“造血”。如今,“汾西農品”標簽持續擦亮,“質優價惠”聲名遠播,產品復購率、消費者滿意度不斷提高。
“筑巢引鳳”
推進宜居家園建設
群眾需要什么,服務就提供什么。郵儲銀行通過人居環境治理,為村內文旅及商業發展提供土壤,讓鄉村有“顏值”、有“溫度”、更提價值。

下團柏村隸屬山西省汾西縣團柏鄉。曾經,環境衛生問題一直是下團柏村群眾反映最為突出的痛點問題。村內散布著13處固定垃圾池、10余處自發垃圾點以及長達1000余米的垃圾坡,垃圾池位置多位于道路兩側,垃圾處理方式粗放低效,嚴重影響村莊美觀和村民生活。
為徹底改善村莊環境,由郵儲銀行投入治理經費40萬元,當地成立了“郵愛”團柏環衛,以環境整治為契機搭建全村衛生清理體系。“六個月,我們清走了陳年垃圾!清完的地方,立馬擺上200個新垃圾桶。”郵儲銀行駐村第一書記孫凱軍說。
鄉村振興
“郵儲幫扶號”永遠在路上
為解決下團柏村老人吃飯問題,郵儲銀行出資建設“日間照料中心”。2024年7月26日,經過四個多月的籌備,日間照料中心——“郵儲食堂”正式開伙。106名七十歲以上老人,天天能在這兒吃上熱飯熱菜。

為切實幫助家庭困難學生解決上學問題,郵儲銀行投入幫扶資金,與汾西縣第一中學合作,組建“郵儲筑夢班”,為50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為期三年的資助。同時,在汾西縣第一中學投入180萬元郵儲筑夢教育幫扶基金,促進教育資源優化。
此外,郵儲銀行幫扶干部還推動“政銀驛站”落地汾西縣支行,40項政務服務下沉到網點,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辦社保、找工作,實現“家門口辦事”。這些“小舉措”匯聚成民生改善的“大暖流”。
針線穿梭,織就美好生活;郵路暢通,對接廣闊市場。這些點滴變化的背后,是郵儲銀行幫扶力量的久久為功——每一步腳印,每一次助力,都融匯成鄉親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未來,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郵儲銀行將繼續書寫更有溫度、更有力量的鄉村振興答卷。
來源: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