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瓔印象
人淡如菊和林徽因一脈相承
在國內,林瓔的名字是近幾年才被人所熟悉。在她的身份介紹中,總是少不了這樣的前綴:“林徽因的侄女”。林瓔的父親林桓和林徽因是同父異母的姐弟。在林徽因逝世之后四年才出生的林瓔,從未見過這位姑媽,但這并不影響人們總是將她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林瓔的長相也確實和中學時代的林徽因有幾分相似,人淡如菊,濃濃的書卷氣質。美國的媒體這樣來形容林瓔給人的最初印象:“好像是一個要急著趕去上課的大學生。”然而,在很長的時間里,林瓔完全不知道這個姑媽的存在。“我一直都知道,對于父母來說我們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家……幾年前我問媽媽,為什么她從不提及她的過去,她說,這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問過她。”林瓔在自述中這樣說。
林瓔不會說中國話,直到21歲生日的時候,她才對自己的家世有所了解:“他(父親)當時提到了姐姐林徽因,我的姑媽,一個建筑家……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參與設計了天安門廣場并整理了許多中國古代建筑的文獻史料。”林瓔看得出來,父親對這位姐姐很是喜愛。“我想正是出于這種欽慕才使他一直希望有一個女兒。”據說,林瓔的父親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個性倔犟,果敢獨斷,才華橫溢而心想事成。林瓔的才情,正是和姑媽林徽因一脈相承。
“什么在消逝……”:地球的“記憶地圖”
去年9月,林瓔攜新作“什么在消逝·空屋”來到北京進行展出。“什么在消逝”被稱為林瓔“最后的一座紀念碑”。雖然它實際上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個呼吁保護瀕危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大型聲音及多媒體互動裝置。它被安置在北京一當代藝術中心的地下展廳。游覽者手拿一塊有機玻璃正對地上的投影設備,那些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就會在眼前一一呈現,有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象牙喙啄木鳥、有正在消融的北極上孤單的北極熊;有大西洋里變得越來越小的鱈魚,還有已經滅絕的北美信鴿——在很久很久之前,當它們浩浩蕩蕩地飛過,甚至可以遮擋住太陽的光芒……
“此時此刻,我們正在經歷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造成這一切的唯一原因,是人類的所作所為。平均每20分鐘,即有一種植物或動物從地球上徹底消失。按此速度,未來100年,地球上30%的動植物將走上滅絕之路……”林瓔說。基于這一現實,林瓔用多年之力,創作了這件令人震撼的作品。
“什么在消逝”計劃還將至少持續十年。林瓔計劃在未來三年和GOOGLE合作,在網上展現這個星球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記憶地圖”。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把屬于他自己的記憶、或者是父輩們的記憶中的事物添加到這張“地圖”中……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也將參與進來,將2050 年時人類可能面臨的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展現出來,繪制出一張屬于未來的“地圖”。
對東方建筑的興致遠勝于西方
有些事情肯定不僅僅是巧合:比如林瓔和林徽因一樣都選擇了攻讀建筑,而如今她又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一樣,對環保有了濃厚的興趣。
林瓔說,雖然她生長在一個幾乎遺忘了中國傳統的環境里,但她卻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東方式的審美意識對她影響。“從學生時代起,我對東方建筑的興致就遠勝于對歐洲建筑。我曾經非常驚訝自己為什么會與中國建筑存在如此微妙的聯系。直到在一次與家人回中國福建的經歷中看到了父親度過童年的老房子,我看到了那些簡單的庭院,精雕細琢的木頭,可隨意擷取的湖畔小景環繞著整個院子……”
“這里就是父親生長的地方。”林瓔突然明白了,正如父親從小在這種環境下受到熏陶一樣,她也深深地受到了父親的影響。(記者金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