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千萬別這樣服藥
干吞藥片:有人為圖省事,將藥片放在口腔里,不喝水,用力一咽,算是服完了藥。這種服藥時借唾液干吞的方式不可取,這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干吞藥物易卡在食道中刺激食道粘膜,引起食道炎、食道潰瘍等病癥。
用飲料送服:茶水、可樂、豆漿、咖啡、牛奶等飲料中有多種化學成分,易與藥物發生反應而影響藥效。除非有特殊要求,用白開水吃藥最好,但應該用溫開水,不要用太熱的水送服。
對著瓶口喝藥:這種情況尤其多見于喝糖漿或合劑。一方面容易污染藥液,加速其變質;另一方面不能準確控制攝入的藥量,要么達不到藥效,要么服用過量增大副作用。
躺著服藥:躺著服藥會使藥物粘附于食管壁上,在食道中慢慢下行或滯留,不能及時進入胃部,造成嗆咳和食道炎,甚至灼傷食道,形成潰瘍。正確的姿勢應該是站著或坐著服藥并保持約2分鐘。
此外,有些藥物不能碾磨:一些人把藥片碾磨后放入水里服用。專家指出,有的藥片在體內緩慢地釋放藥物有效成分,當這些藥物碾碎后將會被身體很快地吸收,就不能達到效果。不能碾磨的藥物有:緩釋藥物(如硝苯地平緩釋膠囊),控釋藥物(硝苯地平控釋片),腸衣片(如阿司匹林腸衣片),舌下含服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片)。如果是醫生告訴你需要碾后服用,你一定要在服用的當天碾磨(過早碾磨會影響藥效)。
膠囊不能拆開服用:藥物制成膠囊劑服用的主要目的有二:①消除或掩蓋某些藥物的苦昧和難聞的氣味。②避免有些藥物對口腔粘膜和胃粘膜的刺激作用。如果將膠囊內的藥物倒出后服用,就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現象,或者藥物被胃酸破壞,需要腸溶的藥物,卻在胃中溶解,而不能很好地被吸收,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18、吃藥需喝多少水
病人看病時,醫生常會開些口服藥,因為口服藥既簡便又安全,一般可按“1天幾次,1次幾片”的方法來服用。
研究表明,僅以一湯匙水送服藥物者,有60%的藥片不能進入胃內,而只能滯留在食管中慢慢溶解并對食管黏膜產生不良刺激,嚴重者可引起食管炎。服藥時,增加飲水量,可使藥物快速通過咽部和食道進入胃內,提高胃的排空速度,使藥物盡快到達腸道。因為多數藥物是在小腸內被人體吸收的。所以藥物越早到達小腸,越有利于增強藥物的吸收率,提高藥效。
另外,增加飲水量還可對溶解度小而劑量大的藥物增加溶出量,促進吸收,從而提高血液中藥物的濃度。因此,病人在服藥時應注意,要用200—300毫升溫開水送下,以使藥物盡快進入胃內。且服藥后不要馬上仰臥,以免藥物滯留在食管內。
除一般藥品外,服用某些特殊藥品時的飲水量還要具體藥物具體分析。如服用復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由于其代謝產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癥狀,故要求病人在服藥時每天至少飲水1500毫升。而在服用另外一些藥物時則不宜過多飲水,如服麥滋林顆粒劑時,每袋只需15—30毫升水沖服即可,以利于較高濃度下形成胃黏膜保護膜。同樣,思密達(每袋3克)也只需50毫升水沖服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