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前的古道小區。西江都市報記者 龍天傳/攝
?整治后的古道小區。 西江都市報記者 龍天傳/攝
????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龍天傳)位于長洲區新聞路的古道小區,是外來工和寶石加工的聚集地。由于各種原因,該小區的保潔情況一直不盡如人意。為響應“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的號召,國慶期間,長洲區興龍辦事處花大力對該小區路段進行“整容”,許多市民對此拍手稱快。
????10月7日,記者在古道小區內看到,原本坑坑洼洼的泥路,如今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細沙石,路過此地的司機和行人都紛紛表示:“路比以前好走多了。”在道路的左邊,幾名來自新興村的村干部正帶領一群工人搭建一個有11個鋪位的臨時市場。現場的工人告訴記者,臨時市場搭建后,會把原來在此路段擺賣的菜販引導到市場內部經營,屆時,還會安排固定的垃圾桶用于日常保潔。
????沿道路一直走,記者發現,以前污水橫流的情況也不復存在了。據現場一名工作人員透露,為解決污水排放的問題,他們用鉤機在路邊開挖了一條明渠,并給路邊的寶石加工經營戶安裝管道,將每家每戶的污水匯總到明渠,再通過沉沙井進行過濾、排走。
????新興村村委書記莫文雄介紹,國慶期間,該村委所有工作人員放棄休息,從10月1日開始,每日安排50人左右到現場作業。恰好趕上晴好天氣,他們每天連續工作約10小時,爭取在8日完工。此外,長洲區政府為此撥款8萬元用作專項資金,后期將安排5個保潔員負責古道小區垃圾清運工作,并增設50個左右的垃圾桶。保潔硬件都配齊后,將引導居民自覺傾倒垃圾。
????興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清潔鄉村活動規范、持續、深入開展,長洲區政府與辦事處、辦事處與各村(社區)分別簽訂了《清潔鄉村活動目標管理責任狀》。通過指導新興村成立物業公司,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解決其轄區日常垃圾清運問題。并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小組會議,制定村規民約,與居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目前累計簽訂4萬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