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高云) 目前,梧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已經展開,但是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市市民對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和認識不足。
????在我市已累計公布的兩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7項名錄中,大多數是民間文學、戲劇、技藝等。入選條目從數量到質量來看,都不能令人滿意。“像百色市,市級非遺條目就達到200多項。”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文化遺產保護科科長葉羽脈坦言,梧州的建城史長達2100多年,市級名錄僅27項,應該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市級名錄少,與對“非遺”的認識不足有關。葉羽脈說,很多人都對“非遺”不重視,申請熱情不高,“入選非遺名錄,意味著老字號的傳統技藝能得到國家的認可。這對于確立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塑造品牌形象,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像梧州涼茶就可以申報“非遺”,這在市級名錄類目中還處于空白狀態。在老字號小食街里,也有許多的“非遺”候選項目,“像紙包雞這類傳統食品,也應該躋身到市級非遺名錄中。”
????入選非遺項目的另一個直接好處是可以得到政府的資金扶持。葉羽脈告訴記者,獲得認定的區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目前每人每年可以獲得一定的傳承補助津貼,用于開展傳承活動及生活補貼。此外,國家、自治區對入選的非遺項目也有不同額度的資金扶持。
????不只是飲食,極具生活氣息的習慣和畫面也很容易引起民俗專家的關注。萬秀區科技文化體育局局長俞健透露,各門派的氣功、武術在梧州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目前正在密切聯系一些傳承者主動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