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陽春三月,在藤縣新慶鎮慶旺村優質砂糖橘示范園里,縣農業局技術人員黃恒文一邊給鄉親們講解春季砂糖橘管理技術,一邊傾聽大伙在春耕生產中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鄉親們放開說,黃恒文認真聽,討論聲、笑聲,不時在田間回蕩……
????春耕時節,像黃恒文這樣走進田間地頭聽民聲、解民憂的黨員干部,在藤縣有上千名。這是該縣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舉措之一。
????“有難事找干部,有情況直接講”,這如今已成為藤縣基層群眾面與黨員干部溝通的“風格”。天平鎮羅平村村民李祖全夫妻都是殘疾人,家庭主要收入靠他割松脂、賣柴火、養家禽維持,還要供兩個孩子讀初中,但這些年來他們一家都沒有享受農村低保救助。有群眾反映了這問題,縣民政局干部了解情況后,到村組、群眾家中調查李祖全的家庭情況,核實確認他家符合農村低保施保條件,并列入了農村低保給予救助。
????干部只有投身到基層一線,才能換來群眾掏心窩的意見和建議。“縣城河東文化廣場舞臺有一塊水泥板爛了,成了‘陷阱’,應盡快填補好。”“我們老齡補貼拖延問題何時解決?”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往往是“一針見血”。對此,該縣黨員干部當場做出回應,做好解釋,定期作出答復。
????同時,藤縣建立了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組織干部進群眾門、知群眾事、解群眾憂、幫群眾富。干部走出機關,要帶著明確的方向將服務“下沉”到基層一線——訪村組干部,問發展思路;訪農村黨員,問作用發揮;訪普通村民,問民心民意;訪留守家庭,問生活難題;訪五保戶、困難戶,問群眾疾苦;訪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問創新做法;訪企業主、經營者,問發展需求;訪返鄉人才、創業人員,問存在困難;訪上訪戶、意見戶,問化解良方。
????“抓實抓牢學習、調研和督導,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拉近黨群干群關系,使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展就擰緊螺絲、上緊發條,力求見實效。”藤縣縣委書記莫奕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