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百姓身上,這就是存在于服務群眾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制定措施立行立改,改進方式主動服務,創新載體提高效率,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具體問題抓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著力解決群眾工作中“最后一公里”問題,使人民群眾從中受益。
????聯系群眾“零距離”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人社局堅持問題導向,開門搞活動,立行立改。
????在第一環節征求意見中,市人社局分別向市直部門、企事業單位、服務對象和系統內部科室、直屬單位等不同對象、層次,書面或現場征求意見建議,暢通與群眾溝通路徑,拓寬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實現聯系群眾“零距離”。
????其后,他們對問題進行匯總梳理,圍繞改革落實、工作措施、業務流程、辦事服務等方面,從反映工作問題的表象剖析背后存在的作風問題,對能夠解決的問題立即進行整改。
????針對企業招工難這個問題,市人社局班子當即召集相關科室、部門進行研究,調整工作安排,充實工作人員,在原來每周二、周五兩場招聘會的基礎上,每周三再增加一場招聘會。同時,該局還把更多的招聘會開到鄉鎮,做到天天有招聘,企業多點持續招工。
????針對部分農民工反映住地偏遠,招工信息了解不及時、到招聘現場路途遙遠等問題,市人社局推出“招工信息短信服務”項目,結合農民工實名登記制度,一方面把企業招聘信息通過短信平臺發送給農民工,另一方面把求職信息提供給企業,企業與應聘人員直接聯系。
????“我們參加了周三招聘場,還得到了勞動力市場提供的幾百個農民工電話,直接和他們聯系,年后招到了200人左右。”梧州恒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專員林精說。2月份以來,在市人社局實名登記農民工32466人,實名發送企業招工信息3559條。
????服務群眾“零公里”
????“我妻子骨折了,不能前來辦理養老認證,怎么辦?”3月5日,一名70歲的男子來到認證辦理點,一邊喘氣,一邊焦急地說。
????3月初,2014年度梧州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年審)工作在市本級范圍內全面鋪開。不少退休老人前往市人社局辦理認證。
????“叔叔,別焦急,我們上門幫她辦理。”市社會保險事業局的工作人員龍康寧馬上安撫老人。
????在與同事交待工作事宜后,龍康寧跟著這名鄧姓男子,來到了他位于民主路維新里9號的家中,只見他老伴李女士因車禍左手和左腿均骨折,只能臥病在床。龍康寧核對了李女士的身份證、年審證后,為她的年審證蓋上印章。
????“人社局的服務真好,不出家門就能辦理養老年審!”鄧先生感激地對龍康寧說。
????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梧州市市本級的退休人員較多,每年養老年審認證涉及的人數達到了7萬多人。在開展今年養老保險待遇身份認證前,市人社局深入社區,積極聽取和收集群眾意見。
????“工作時段集中”、“辦理現場擁擠”、“等待時間長”、“年老體弱病患人群到現場進行身份認證困難”……群眾敞開心扉,吐露心聲。
????“每條意見都是一面鏡子,照出‘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立即著手改變。”市人社局局長周曉飛了解群眾反映的意見后,當即對工作人員說。
????針對工作時段集中問題,市人社局延長每年認證工作時段,并增設了兩個年審點;針對等待時間長,市人社局引進新設備,退休人員只需把身份證放到讀卡器當即辦完手續;對行動不便的群眾,則提供認證代辦服務,并組織服務小分隊深入社區、鄉鎮上門服務……
????把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變為“零公里”,市人社局不斷健全服務體系、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把保民生、促發展、得實惠的好政策落到實處,盡其所能做順民心、達民意。
????干群關系“零隔閡”
????“先生,您的審核表通過了,麻煩拿好。”市人社局黨委書記陳錦鏗微笑著說,3月11日上午,他來到新興三路市社會保險事業局四樓服務窗口,協助窗口工作人員辦理醫保業務。
????當日,服務窗口前辦理醫保繳費手續的群眾排起了長龍,一個多小時內,陳錦鏗忙得水都顧不上喝。
????市人社局局領導班子、各科(室)負責人等機關干部分別到市就業服務中心等基層窗口開展“體驗日活動”,協助一線工作人員辦理退休人員年審、參保業務、組織企業招聘等工作,切實做到深入基層一線,換位思考,改變作風,提升服務。
????除了體驗活動外,市人社局還力求征求意見全面廣泛。他們走訪蒼梧縣、龍圩區、中船桂江公司等基層和企業,廣泛聽取不同對象群體的意見建議,并結合意見箱、來信來訪、網絡問政等方式途徑,查找存在問題,明確改進方向。至今,通過書面形式和走訪座談,共征求意見建議69條。
????此外,針對群眾反映新的政策不能及時了解到位,該局開通了官方微信、微博,方便群眾以多種渠道了解醫保、養老等社保政策。
????市人社局領導班子紛紛表示,希望通過換位體驗等活動,堅持用群眾的眼光找問題,做到干群關系“零隔閡”,把基層的意見當藥方找準存在問題,著力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最不滿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