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 通訊員 梁冰)近日,市發改委、工信委聯合發文,確定廣西嘉禾潤再制造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為梧州市再制造試點。這是我市第一批企業獲批再制造試點。

在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梧州再制造基地,工人將拆解出來的汽車零部件入倉分類堆放。近日,市發改委、工信委聯合發文,確定廣西嘉禾潤再制造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為首批再制造試點。 祝琳 梁冰 攝
2015年,廣東嘉禾盛德與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平臺公司合作,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共同成立廣西嘉禾潤再制造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梧州的優勢致力于發展智慧再生及再制造產業,以“園中園”形式布局1300畝再制造產業基地,總投資30億元,構建汽車智慧再生、智慧再制造、智慧廢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以及連接海外平臺的智慧特色再制造產業集群,并同步開展搭建全球投資管理服務網絡體系。 2016年底,梧州再制造基地正式運行。然而,要實現基地正常運轉、企業規范生產運營,早日獲國家級試點,還需多個環節協調聯動。為打通這些“觸點神經”,市發改、工信及循環園區管委會展開了協同作戰,與企業一同為基地謀劃發展路徑,決定先行先試,率先在我市推進第一批再制造試點企業工作。 部門敢擔當、善作為,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從去年12月出臺關于推進我市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的通知,到今年初相關部門聯合發文授予企業首批梧州市再制造試點,前后僅用了一個月左右時間。如今,基地進駐的一系列工作都在高效推進:3.5萬平方米再制造廠房竣工落成,兩家再制造企業實現投產、12家再制造企業落戶進駐。 “要有強有力的執行力,首先要有協同力作為基礎。各部門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擰成一股繩,為了共同的目標,加快推進園區各項工作。”循環園區管委會主任劉杰表示。“在沒有什么經驗、沒有多少時間的情況下,更要靠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和一種敢于摸著石頭過河的創新做法,把壓力化為動力,把工作做在前頭。”市發改委主任杜誠坦言。“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推動循環園區再制造基地盡快實現正常運行。各部門從局外人到局內人,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大家凝聚起強大的戰斗力。”市工信委主任梁欽說。 兩年多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基地順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趨勢,以促進再制造產業升級、企業升級、產品升級為突破口,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基地已完成一期開發建設,再制造業務監管與產品質量中心、產業鏈數據中心與交易平臺、再制造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再制造技術人才實訓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投入運營。基地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認定的再制造試點企業2家,新入園的7家再制造企業已實現投產,主要從事再制造生產車動力轉向器總成、火花塞、再制造變速箱、發動機、噴油嘴、點火線圈等產品的生產。基地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制造汽車零部件25萬件,實現年產值25億元,并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