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韋劍鋒
暮春時節,到處洋溢著勃勃生機。連日來,我市農村各地的田間地頭,農機轟鳴,農人繁忙,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圖景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徐徐繪就。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我市全力抓好春耕備耕,加強技術指導,強化政策扶持,促進糧食增產,為全年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今年,全市計劃糧食播種面積達213.3萬畝,其中,早稻播種面積79.6萬畝,截至目前,早稻播種已基本完成,栽插78.53萬畝,其他各項春耕生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田里上演“農機秀”
農業機械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逐漸成為春耕的一道風景,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輕松、高效。
春耕時節,農機手在田埂上,手持遙控器,輕松地控制著無人機的飛行方向和高度……這是發生在蒙山縣文圩鎮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真實場景。機手莫彩蘭說:“無人機在作業過程中能自主繞開田間電線桿等障礙物,可以進行種子、飼料、農藥等多場景精準播撒和噴灑作業,大約5分鐘就完成了10畝水稻田的播種作業。”示范區負責人介紹說,今年示范區的無人機播種面積比去年增長了近一倍。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將無人機播種技術作為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團隊深入各縣(市、區),開展無人機播種技術培訓。同時,該局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結合項目實施,引進推廣先進的無人機設備和技術,推動無人機播種技術在全市范圍內的廣泛應用。
為有效提升春耕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我市還根據大型農機數量合理組織作業地塊、作業順序,通過加強農機購置補貼、農資市場監管等措施,有效提升春耕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截至目前,全市爭取到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農機化推廣項目等各類農機化補貼資金1539.11萬元,帶動農戶購置和更新農機具,推動糧食生產機械化;春耕期間,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開展上門服務,檢修各類農機具1.2萬余臺(套),累計投入約9萬臺(套)農機具進行春耕作業,為春耕生產提供了強大的裝備支撐。
田間奏響“管理曲”
日前,在蒼梧縣石橋鎮永安村的水稻種植基地,科技特派員梁銀燕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春耕播種。他們仔細察看拱膜內秧苗生長情況,發現部分秧田存在葉齡滯后問題。梁銀燕說:“對此,我們為農戶制定‘促弱轉壯’的秧苗后期管理方案,建議他們建立網格化巡查機制,努力完成插秧任務。”
為確保春耕生產順暢,我市將糧食生產任務逐級細化至村,并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發布春耕信息和技術指導。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將重點培訓節水技術、單產提升等關鍵技術,講解機械化插秧、病蟲害防控等實用農業技術,以解決水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還積極組織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開展清溝通渠工作,發動社會化生產服務主體提供整村育秧、插秧服務,截至目前,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派出專家團隊6376人次,開展技術培訓250余場,推廣覆膜保墑、節水灌溉等抗旱技術,指導農戶科學種植。
同時,我市還加密氣象監測頻次,利用衛星遙感、雷達監測等技術,對天氣變化進行實時跟蹤。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氣象部門共開展人工增雨作業41次,作業覆蓋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有效緩解了旱情。
在農資儲備方面,我市強化農資監管,通過前移監管窗口、完善農資可追溯管理制度、開展專項檢查等措施,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禁藥物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農民合法權益。今年春耕期間,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春耕護農”執法專項行動,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企業216家(次),查處違法違規行為1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