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黎碧云)近日,隨著汽笛響起,裝載著63個集裝箱貨物的“藤縣海通108”船從赤水港碼頭3號泊位啟程,駛向廣州南沙。與以往不同的是,這艘貨船采用“內外貿同船運輸”模式,不僅裝載了51個內貿集裝箱,同時還裝載了12個外貿集裝箱。
“內外貿同船運輸”模式是赤水港優化運營模式,全力沖刺上半年“雙過半”目標的舉措之一。赤水港于今年5月落地“內外貿同船運輸”模式,實現外貿集裝箱航線“天天班”常態化運營。該模式有效整合航線資源,顯著縮短貨物周轉周期,提升集裝箱運輸效率與服務穩定性,為客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物流解決方案,進一步增強港口在區域航運市場的競爭力,助力構建內外貿一體化的現代物流體系。
今年1月至4月,赤水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01.14萬噸,同比增長28.72%;集裝箱30810標準箱,同比增長8.9%;散貨334.57萬噸,同比增長30.92%。
一組組躍動的數字,折射出赤水港生產經營蓬勃發展之勢。亮眼成績的背后,是一系列有力舉措的支撐。
在業務拓展方面,赤水港深挖業務潛力,聚焦碼頭周邊貨源地藤縣外貿市場,積極推動藤縣外貿業務規模化發展,并開拓桂林方向的外貿業務,目前,我市已開通桂林—赤水港—香港航線,擴大貨源輻射范圍。
此外,赤水港積極推動業務升級,大力推進卷鋼、木片散改集業務,打破傳統散貨運輸在效率、成本、環保等方面的瓶頸,著力構建“全程化、標準化、智能化”的集裝箱運輸體系,通過整合倉儲、裝卸、運輸等全鏈條資源,形成了覆蓋“門到門”的一體化物流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