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鐘偉民)近日,藤縣新慶鎮辣椒種植基地內一派繁忙景象,近200畝8號線椒迎來大豐收,綠浪翻滾的田間,農戶們穿梭其中,雙手在枝葉間翻飛,一筐筐翠綠修長的線椒堆成小山,分揀、打包的歡笑聲與蟲鳴鳥叫交織,奏響鄉村振興的“椒”響樂章。
“我們按每畝500元租金流轉了近200畝撂荒地種植線椒,3月播種,如今迎來首批采摘。”基地負責人謝廷金介紹,基地種植的8號線椒產量高、辣味足、采摘期長,一年可種兩季,一季采7至8批,穩定后畝產超4000公斤,產值約1.2萬元。目前,近30名農戶在基地從事采摘、分揀、打包工作,每日可打包辣椒1000余公斤。下半年,基地計劃再擴種500畝,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新慶鎮辣椒種植基地的豐收,是我市探索蔬菜產業發展模式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在設施農業領域持續發力,推動蔬菜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在設施建設方面,我市積極推動設施種植業轉型升級,從粗放種植、簡易棚、小拱棚逐步向溫室大棚、自動噴淋、機械采摘發展。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設施蔬菜基地72個,示范基地面積達1.4萬畝。同時,我市大力推行“蔬果入棚、豬牛上樓、雞鴨上架、魚蝦上岸、蜂蜜上車、菌菇進廠”的立體化種養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生產效益。
為充分發揮設施農業的引領作用,我市積極拓展“企業+基地+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以及供深、供港、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積極培育“梧字號”農產品品牌,不斷提升設施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發展水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建成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535個、冷鏈集配中心2個,建成13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5個供深、供港、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培育了80多個“兩品一標”農產品、40個廣西農業品牌和5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我市結合耕地“非農化”和撂荒耕地治理,通過集中流轉、代耕代種、“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引導開展規模化種植。同時充分利用“桂惠貸”“農擔信貸”“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惠農助農政策,創新推出“鑒證書+”抵押貸款和“保險+期貨”農業保險產品,為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提供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