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袁欣)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長洲區堅持將開門教育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緊密結合,聚焦民生痛點,通過“學”“查”“改”閉環推進,以作風建設實效推動為民服務提質增效,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其中,福興市場后巷的“蝶變”,正是長洲區黨員干部實干擔當的生動縮影。
福興市場后巷曾是居民心中的“痛點”。這條120米長的道路,破損率達60%,雨天積水深度超過10厘米,路面塌陷頻發。面對群眾的急難愁盼,長洲區紅嶺街道黨工委將該問題納入學習教育查擺問題清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成立工作專班扎根一線,將巷道整治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
紅嶺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健介紹:“在整改過程中,紅嶺街道以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開展拆違治亂專項行動,修復了1600平方米破損路面;另一方面,推行‘街巷長制’巡查機制,黨員帶頭常態化巡查,實現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如今,這條困擾居民的‘煩心路’變為了平坦整潔的‘舒心路’‘民心路’。”
正視問題,找準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長洲區創新推行“開展一輪傳達學習、實施一次問題排查、制定一套工作措施、跟蹤一批任務落實、完善一組制度機制”的“五個一”工作法,形成“問題梳理—集中整治—案件查辦—實事辦理—反饋回訪”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督促“11個專項整治”和“15件民生實事”項目牽頭職能部門對排查出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剖析,著重發現整改過程中本行業領域整治項目中存在的制度盲區、管理漏洞,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新建或在原有基礎上完善一批制度機制,真正做到“當下改、長久立”,讓群眾對整治成效可感可及。
在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過程中,長洲區不斷改進作風,持續推行“三長聯動”工作機制,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領域,圍繞民生痛點、基層治理和企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走訪調研,現場解決120余個問題,有效提升了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此外,長洲區持續夯實民生基礎,聚焦群眾關切,依托“黨群議事廳”“群眾有話說”等渠道,廣泛收集民意,開展20余次鄰里議事活動,通過“村人解村事”“先鋒樓長”模式,化解40余件鄰里糾紛、環境治理等問題,把一項項問題清單變成一件件民生實事。同時,長洲區通過推進泗洲村“愛心飯堂”和提升彰泰玫瑰園“長者飯堂”助餐服務等一批民生實事,讓更多“民生愿景”變為“幸福圖景”,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