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時事  直播  房產 家裝  汽車  理財  零距離問政  騎樓論壇  周末玩乜嘢  我們相親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離網(wǎng)>> 聚焦梧州 >>正文
             
        明清時期,梧州戰(zhàn)亂頻仍,因此留存下眾多的古炮,如今,梧州市博物館館藏明清古炮有44門,數(shù)量之多類型之全在國內十分罕見
        古炮,見證“嶺南軍事要塞”歷史
        2017-12-29 18:19    西江都市報   記者 趙洋

        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文并攝

        在中國戰(zhàn)爭史上,火炮一直是戰(zhàn)場上威力強大的作戰(zhàn)兵器。明清數(shù)百年,梧州風風雨雨,戰(zhàn)亂頻仍,因此,也留存下了眾多的古炮。

        兩百多年前的漫天烽火已漸漸飄遠,如今的梧州已是寧謐港灣。然而,梧州市博物館內的44門明清古炮,卻依舊向我們述說著梧州昔日的戰(zhàn)爭史,提醒著我們前行的方向。

        梧州古炮種類數(shù)量國內罕見

        在梧州市博物館前,10門冰涼的古炮穩(wěn)穩(wěn)地擺放在水泥炮座之上,時刻向人們展示著霸氣。每逢節(jié)假日,不少游人會登山憑吊古炮,感受歷史的滄桑;天真的孩子會爬上古炮,撫摸著炮身上凸起的文字,好奇發(fā)問。

        在梧州市博物館的小廣場,擺放著10門明清古炮。其中,2002年在鴛鴦江畔出土的紅夷炮重2.5噸,長2.9米,是梧州市博物館館藏最重的古炮。

        “梧州是一座明清時期的中西火炮的天然博物館。”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特約研究員、河南科技大學副教授劉鴻亮多次來梧研究古炮,他曾表示,梧州的古炮、古炮彈的出水出土量,堪稱全國之最。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梧州市博物館共收藏了明清時期中英鐵炮44門,部分保存完好。其中,由中國鑄造的鐵炮有23門,英國鑄造的有21門。

        市博物館副研究員梁萍曾撰寫《梧州市博物館館藏鐵炮研究》一文,細致地梳理了古炮類型:21門中國鐵炮中,4門為明代鑄造,19門為清代鑄造;21門英國鐵炮中,基本是19世紀鑄造,還有1門為17世紀的鐵炮。

        據(jù)資料顯示:梧州44門館藏古炮大小、長短不一,最重的是2002年在鴛鴦江畔出土的紅夷炮,重約2.5噸;最輕最短的是桂林路民居屋出土的榴彈炮,重6.6公斤,長32厘米;體型最長的是2006年2月在和平路舊市委禮堂出土的抬炮,長約3.14米。

        在學術界,一般依據(jù)“彈道特性”來劃分鐵炮的種類。梁萍介紹,中西方的古代鐵炮分為輕型炮、紅夷炮、沖天炮、后裝炮以及西方的加農炮、榴彈炮、卡龍艦炮和臼炮八大類型。

        “除了臼炮,其他七大類型,梧州全有了。”劉鴻亮認為,梧州市面積不大,卻出水出土七大類鐵炮,這在國內是十分罕見的。

        一些古炮的炮身上刻著銘文,訴說著自身的來歷,也讓古炮專家著迷。2005年1月,長洲水利樞紐東側河岸出土了一門炮身上有6道加強箍的沖天炮,炮身上刻著“清嘉慶十四年,重六百斤,麥萬聚、利隆盛、梁萬盛、關明正”的銘文。梁萍介紹,麥萬聚等四人正是清朝時廣東新會縣的著名炮匠。清代嘉慶年間,廣東新會縣曾鑄造了一批鐵炮以加強城防防衛(wèi)。這批鐵炮中,有部分輾轉到了廣西,梧州出土的沖天炮沒有標明鑄炮地點,但從銘文推測,它極有可能在新會鑄造,后被輾轉運至梧州。

        2003年,市博物館在富民路對出的桂江河段,征集到一門英國產的卡龍艦炮。卡龍艦炮,舊時粵語俗稱其為“瓦筒口”,最早發(fā)明于蘇格蘭的卡龍鐵工場,這類炮是專為近距離海戰(zhàn)而發(fā)明的短型巨炮。

        梧州出土的這門卡龍艦炮屬無耳卡龍炮,保存完整,有火門、準星、把手和尾蒂,炮身上還有菱形的刻畫圖案。劉鴻亮認為,這門卡龍艦炮實屬梧州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目前國內只有兩門存世。

        留存古炮見證“嶺南軍事要塞”歷史

        為什么梧州能出土出水如此之多的明清古炮?有專家認為,這與梧州明清時“嶺南軍事要塞”的歷史有關。

        梁萍介紹,梧州山溪險峻、林壑曲折。歷史上,統(tǒng)治階級與居住于深山幽澗之中的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戰(zhàn)事極為頻繁,古炮出現(xiàn)很正常。

        2005年1月,市博物館在長洲區(qū)長洲鎮(zhèn)征集到一門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年)生產的紅夷炮。紅夷炮是仿制歐洲長管加農炮的火炮,為前裝滑膛炮,其口徑大、口壁厚、身管長、炮身前細后粗,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之一。明代稱之為“紅夷炮”,清代又稱為“紅衣炮”。

        梁萍介紹,這門紅夷炮有11道加強箍,炮身上有“崇禎十六年兩廣軍門炮……”的銘文,說明了這是當時兩廣總督府制造和使用的火炮。

        “兩廣軍門炮”的背后,隱隱點出了數(shù)百年來梧州鐵血交融的歷史。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專家陳金源介紹,在宋代,壯族首領儂智高曾帶兵攻陷梧州;明清時期,瑤民首領侯大茍更是數(shù)次攻破梧州城;在明代,統(tǒng)治者為平亂,將梧州定為兩廣三總府的駐地,當時梧州城人口只有兩萬人左右,來自廣東、廣西兩地的駐軍卻達到了一萬多人。

        “《蒼梧總督軍門志》記載得非常清楚,明朝時,梧州在城外分設有六個關隘以扼要沖,還在三角嘴建有閱武場、水軍等。”陳金源介紹,到了清代,梧州的水師營規(guī)模進一步壯大,清康熙年間的一首《艨艟詩》,已說明西江上已是軍旗獵獵,戰(zhàn)船游弋。

        19世紀時,小小的梧州更是滾滾西江波濤拍岸,炮聲隆隆震耳欲聾。《梧州市志綜合卷》內,就記載著一場場慘烈悲壯的戰(zhàn)事。

        1852年5月,廣東天地會首領任文炳、梁掌、關福率船500艘,萬余人進攻梧州。時任兩廣總督的徐廣縉率領梧州官兵與其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西江江面上“鏖戰(zhàn)不得休,炮聲震天”。

        1854年,廣東天地會起義軍梁培友率眾萬余人,集結百余艘船圍攻梧州城,梧州太守陳瑞之組織人馬將大炮、藥彈拖到船中以備戰(zhàn)。同年秋天,起義軍關巨水陸環(huán)攻梧州,均未能占領梧州。1858年,粵東提督崑壽統(tǒng)帶梧州水師與起義軍大戰(zhàn)于封川。

        梁萍認為,作為重要的軍事要塞之地,梧州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國內外火炮是十分必要的,歷史上遺留下如此多的古炮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炮出水區(qū)域較為集中

        梧州館藏古炮的來源分為出水、出土、民間征集三類,其中出水的鐵炮就有26門。古炮為何多數(shù)沉沒在梧州的江河之中?這是不少人感到好奇的問題。

        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彭志創(chuàng)深入研究過梧州古炮歷史。他介紹,梧州古炮出水區(qū)域集中在兩處,一處是云龍大橋上下游,另一處是鴛江春泛景區(qū)附近。

        為何古炮大多集中沉沒在這兩個區(qū)域,彭志創(chuàng)推測有兩個可能性,一是部分鐵炮是清軍官兵與義軍、流寇交戰(zhàn)時被擊沉江中的,二是過往的民船船主自行丟棄江中的。

        彭志創(chuàng)介紹,明清年間水戰(zhàn)中,雙方均是船只先火炮對射,再近身白刃戰(zhàn)。在對射時,部分火炮因多次發(fā)射導致炮膛過熱、變形,時常會出現(xiàn)臭彈、炸腔等情況,這時官兵和義軍都會干凈利落地將沉重無用的火炮推入江中,以減輕戰(zhàn)船負擔,便于展開下一步戰(zhàn)斗。此外,梧州作為百年商埠,江河之中商船往來眾多,這些滿載貨品的商船自然成為河匪眼中的“肥肉”。“河匪多盤踞在潯江、桂江上游及肇慶羚羊峽一帶,他們專搶貨船商船。”彭志創(chuàng)介紹,不少民船為了安全起見,除了配裝大批火炮外,還聘請鏢師護航,以抵御隨時侵襲的河匪。

        “民船配裝過多的軍火,肯定不合適。”彭志創(chuàng)認為,清代中后期,梧州海關嚴禁民船配裝兩門以上的火炮,還在下關及鴛江春泛處專門設卡查處,令不少過往的民船船主不得不將多余的古炮就地推入江中。

        中國明清古炮落后于西方古炮

        明清古炮身上,濃縮著中西古代鐵炮發(fā)展演變的縮影。中國四大發(fā)明,火藥占其一。在梧州館藏古炮中,英國炮卻強于中國炮,這令人難以理解。其實,要理解也不難。

        “明朝時,梧州水師已開始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開花彈’。”彭志創(chuàng)介紹,“開花彈”內填充有黑火藥,火炮擊出的彈丸爆炸后,產生的破片和沖擊波能極大地殺傷敵人,堪稱明代時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19世紀,當西方的軍工制造技術飛躍發(fā)展時,中國的軍工制造水平卻沒有同步提升,反而倒退了。

        彭志創(chuàng)介紹,從館藏火炮可知,當時清軍打的都是實心彈,實心彈就一個二三十公斤重的鐵球,威力巨大的‘開花彈’反而不見蹤影了。如此這般,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如何能抵擋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

        炮彈制造技術落后了,連制炮技術也不如人。梁萍仔細對比過館藏的中英兩國古炮,她認為,中國制造的鐵炮多數(shù)是岸炮裝置,而英國制造的鐵炮多數(shù)是艦炮裝置。19世紀時,中國還在使用泥模鑄炮技術,英國已使用更為先進的砂型鑄炮技術了。

        “英國制造的鐵炮在火力、射程、命中率、發(fā)射和裝填速度以及結構諸方面,均超過了中國的鐵炮。”梁萍表示,以館藏的21門英國加農炮、榴彈炮為例,其炮體更光滑,線條更流暢,制作更精良,命中率更高,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

        “到了清末,梧州使用的火炮幾乎為西洋大炮所取代。”梁萍介紹,如今梧州西江兩岸一些清末民初軍事碉堡曾配置過“克虜伯”等近代洋炮,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采訪中,彭志創(chuàng)認為,梧州古炮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它們是梧州古代軍事發(fā)展的重要物證,時刻提醒著梧州人應牢記“落后挨打,科技興國”的信念。

        編輯:鐘笑瑩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fā)表
        留言內容:
         
        · 倒伏樹木伸進居民房屋
        · 小區(qū)綠化帶種上了蔬菜
        · 岑溪市聚力推動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提質擴容綜述
        · 我市2024年漁業(yè)執(zhí)法系列專項行動工作突出獲表揚
        · “嚴起來”以清風正氣凝聚我市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正能量
        · 建暉紙業(yè)向高端紙品制造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 一季度我市投遞量增速高于全區(qū)水平
        鄉(xiāng)村畫卷
        文明旅游 不負美景
        一路繁花
        花紅樹綠相映成景
        梧州港大利口 作業(yè) ...
        六旺樹開花
        梧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備08001990號 梧公網(wǎng)安備:45040000045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許可證號: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離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梧州零距離網(wǎng)”的所有作品,任何媒體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梧州零距離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人成片在线观看|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野外|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亚洲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