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廣東順德做化工生意。我很喜歡喝茶,和阿叔(黃新)的關系一直很好,每次到香港,我都到阿叔家里,陪他喝茶聊天。那時候,我阿叔已經在很多地方制作茶葉,還創辦了“河陽茶號”,當時主要加工制作普洱茶和六堡茶。
據我阿叔說,20世紀30年代,他的阿爸黃星海就到新加坡謀生。到了20世紀40年代,他的阿爸在新加坡開了一家“合榮公司”,從香港進口土產在新加坡銷售,當時六堡茶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
1947年前后,我阿叔和其他幾個兄弟來到香港,后來一起加工制作六堡茶。到了1957年,中國內地發生了很多事,私企茶葉銷售受到公私合營的影響,出口渠道沒有了,在香港做茶的企業無論是貨源組織還是銷售都變得很困難,于是,我阿叔離開香港,去了泰國清邁制茶。清邁是泰國北部的一座城市,氣候涼爽,適合種茶,我阿叔將制茶技術帶到那里,教授當地茶農種茶制茶,并將制茶工廠設在當地的山洞里,便于發酵茶葉。他當時制作了很多六堡茶和普洱茶,還和另一個普洱茶品牌“鴻泰昌”的老板馬學富合作,把在泰國生產的茶餅運到香港賣。
后來,我阿叔結識了香港新華水產公司的陳自重。當時,新華水產公司主要從事海鮮運輸業務,負責將越南的鮮魚運到香港。我阿叔想,是不是可以借助這條水路將越南優質高山茶葉運到香港,就在這個時候,和他合作的馬學富先是在泰國遭遇綁架,后又因車禍喪生,于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阿叔離開了泰國,前往越南河江發展。
當時,越南北部的茶農還沒有熟練掌握曬茶制茶的技術。我阿叔在當地待了很久,除了尋找優質的高山茶,還教導當地茶農制作黃茶和曬青茶。由于當時交通不便,我阿叔有時候還要跟隨當地的駐軍乘坐坦克上山。慢慢地,他在越南河江建起了制茶廠,創辦了“河陽茶號”,加工制作六堡茶、普洱茶等各種茶葉,同時還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儲存倉庫,和陳自重合作把“河陽茶號”生產出來的茶葉運到香港儲存陳化后再銷售。
20世紀80年代,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力度越來越大,我阿叔回到廣東江門,在老家建立了茶葉儲存倉庫,“河陽茶號”這時候在香港地區和東南亞都已經很有名氣了。
1984年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中生,住在江門老家,經常到我阿叔的茶葉儲藏倉庫幫忙,向他請教茶葉制作技術和知識,還經常跟他到國內各個茶葉加工企業參觀學習。在不斷的參觀學習中,我對茶葉的生產產生了濃厚興趣。
2001年前后,有一次,我去探望阿叔的時候,他對我說,他年紀大了,總是尋茶、制茶恐怕身體吃不消,希望我能接手他的工作,繼續從事家族的茶葉生意。我聽了阿叔的話以后,覺得試試無妨,于是欣然答應。
我跟著阿叔去了幾次云南的普洱茶區,學習尋茶、制茶知識,還在廣東順德建了一個大型茶葉倉庫,由阿叔指導制作茶葉,然后將茶運到順德的倉庫儲藏陳化。經過一段時間實踐,我逐步熟悉業務,也掌握了尋找茶葉的渠道,之后阿叔就不再外出奔波,而是留在香港或江門老家專心制作茶葉。尋茶的經歷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我索性放下自己的化工產品生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阿叔合作制茶方面。在接下來的年頭里,我跑遍了整個云南茶區,也到各地茶區參觀學習,對各種茶葉的相關知識有了清晰的了解。

黃成太在云南尋找野生古茶樹。 黃成太供圖
我們家族以前在香港開設有一家“榮發號”茶行,由我另外一個阿伯黃松森經營。一直以來,我阿叔和阿伯制作出來的六堡茶等各種茶葉,都運到新加坡銷售。我們家族還有一個分支在新加坡,經營一家“安發行”茶莊,現在這家茶莊由我的兄弟黃國盛掌管。我和阿叔合作生產出來的茶葉,很大一部分發去新加坡交給我的兄弟經銷。
1997年,我阿伯移民去了加拿大,他把自己經營的“榮發號”茶行,以及茶行存下來的陳茶一起搬到了加拿大。這些陳茶在加拿大的唐人街很受歡迎,現在“榮發號”在加拿大已經開設了三家門店,主要銷售的還是當年帶出去的陳茶。不過,我阿伯年紀大了,“榮發號”的茶葉生意已經由他的兒子接手。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家族生產和經銷茶葉以普洱茶為主。最近幾年,我看到六堡茶的市場熱度上升,產品認知度越來越高,覺得這個茶品今后的發展空間巨大,而且,我們家族之前就有六堡茶制作的歷史和技術,所以我就著手恢復制作和儲存六堡茶。
為了深入了解六堡茶,我在幾年前到廣西梧州市的六堡茶區考察當地的茶葉品種。當時六堡鎮的交通條件還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上黑石山和石牛頂的山路十分崎嶇。當時剛下了雨,我只能搭乘摩托車上去,一路顛簸實在難受,這比去云南茶區尋茶還辛苦。不過,我還是堅持了下來,跑了六堡鎮很多茶場,認識了很多茶農和茶葉合作社,也買了很多六堡茶回去對比。
經過比較,我選定了茶品種類,然后著手存儲六堡茶。在去年春茶采摘的季節,我進入六堡鎮大量收購茶葉。當時等級較高的六堡茶每斤收購價要100多元,我帶著現金開車到每個茶農的家里逐一收購,一下子買了幾十萬元。我還記得,當時我逐家收購茶葉,一直不斷試茶,肚子餓得難受,山上又沒有飯店,我一直忍到下午2點鐘,實在熬不住了,在一家茶農家里隨便試了點茶就想先下山吃飯。那個茶農問我為什么不選購他的茶,結果得知我想趕去外頭吃飯,就熱情地做飯招待我。最后,我把他家里所有的茶葉都買了。

黃成太到六堡鎮茶農的家里了解當地的茶葉制作工藝。 黃成太供圖
我收購的六堡茶全部運回廣東的茶葉倉庫儲存陳化。六堡茶具有“越陳越好”的特點,使用傳統制作工藝,將茶葉壓籮再放入倉庫存放,控制陳化的倉儲環境,這些程序都很重要。所以,我現在每年都大量購進和儲藏六堡茶,這些六堡茶并不立即用于銷售,而是先陳化到一定年份后再投入市場。市場上對六堡茶的需求非常大,最近,我們之前收購的有點年份的優質六堡茶一下子賣出了70籮,而我們新制的六堡茶則要等幾年才能上市。
今年,我同樣在六堡鎮里收購了很多春茶和秋茶。如今六堡茶區里的茶葉收購價上漲了很多,但我覺得質量好的六堡茶價格應該相對高一點,這樣才能提高茶農的積極性。
由于我在六堡茶區一直四處尋茶買茶,因此在當地找到了一些合作伙伴。如今,我不再需要逐一去農戶家里收購茶葉,一些專業的茶葉合作社或茶葉大戶會代我去收茶,再按照我的要求制作茶葉,然后按照訂購價賣給我。這種合作方式省去了很多麻煩事,對于培育壯大當地的茶葉種植龍頭企業也有好處,六堡鎮的譚愛云就是用這種方式和我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