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7%,排全區第4;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0%,排全區第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9%,排全區第2;營商環境綜合得分接近滿分,排全區第2……這是我市持續實施“黨的建設創新工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服務、保障發展作用交出的最新答卷。 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理念,將黨建放到全市發展大局中去研究謀劃,納入“三年三工程”活動去推進落實,連續兩年實施“黨的建設創新工程”,今年更是系統推進作風興市等10大創新項目,使黨建在融合發展、促進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 實施作風興市,錘煉過硬作風助推高質量發展 眼下,位于梧州臨港經濟開發區的簡一陶瓷項目建設現場,大批挖掘機、泥頭車等施工機械來回穿梭,這個占地面積約1448畝、計劃總投資25億元的重大項目,正開足馬力加快建設……這是我市堅持作風興市,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風興市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 今年以來,為破除干部作風頑疾,激勵干部擔當實干,我市大力推動作風興市工作,引導黨員干部踐行“敢、善、快、先、實、成”的作風。 為推動黨員干部在攻堅克難中增長新才干、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我市大力推行“書記在現場”“書記半月談”工作法,其中圍繞“三年三工程”活動,建立“137”問題解決機制,對企業或群眾反映的問題,單位可解決的問題,1天內給予答復或辦結,提交服務團隊協調處理的,3天內給予答復或辦結,提交市層面協調解決的,7天內給予答復或辦結,上半年,已有79個重大項目問題得以解決或落實解決方案。 在實施作風興市中,我市堅持高位推動抓作風,出臺《關于推進作風興市的實施意見》及17個配套文件,召開作風興市工作動員大會和推進會,推動各級各部門落實作風興市目標任務;圍繞干成抓作風,建立作風興市問題清單、目標清單,推動以新目標倒逼工作高位快速推進;聚焦問題抓作風,按照自己找、群眾提和相互查的思路,引導各單位查擺、整改問題400多件;營造氛圍抓作風,制定市委常委會聽取創新工作情況匯報及后進工作情況說明兩項制度,設立作風興市工作“紅黑榜”,形成爭績效獎勵、爭排名進位、爭紅榜通報的良好局面。上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營商環境等多項重要指標進入全區第一方陣,各單位共有78項先進工作得到肯定推廣。 堅持對標先進,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向優向好 “我們急著想拿到證件,可以盡快幫辦理嗎?”日前,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窗通辦”窗口,彭女士焦急地問。“沒問題,材料已預審通過,您交件后我們馬上辦理。”窗口人員微笑回答,并立即聯合審批后臺進行核驗、打證、出證等系列工作,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機關行政審批效能提升的背后,得益于市行政審批局在開展“對標先進、又好又快”活動中,推行政務服務“一窗通辦”。專窗自今年3月份運行以來,已經無差別全科受理8000多件,按時辦結率100%。 圍繞提升機關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我市深入開展“對標先進、又好又快”活動,以“同類事項、相同時間,先進地區能做到的,在梧州不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快更好、群眾更滿意”為目標,按照梳理、對標、公示、整改、核驗等5個步驟,推動各單位拿出3~5項年均辦理量大、群眾關注關切的重點事項,向灣區對標對表,目前全市381項審批服務事項中,審批速度達到或超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事項達216項。 同時,我市大力推行“一窗通辦”、“中介超市”、承諾制直接落地等創新舉措,推動審批辦事服務事項提速提質。其中,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直接落地改革,企業只需要簽訂承諾書即可實現拿地開工建設,目前已有22個項目實現承諾制落地,投資額達177億元。在今年全區上半年第三方營商環境調研中,我市得分接近滿分,排名全區第二。 聚焦重點領域,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 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通過樓層的通風口飄進電梯間,這是長洲區泰基巴黎春天小區居民遇到的煩心事。接到群眾反映后,剛成立不久的泰基巴黎春天黨支部,積極與居民、開發商以及住建部門溝通對接,很快,小區每層電梯間的通風口,都加裝上玻璃護欄及玻璃窗了。 針對城市基層治理短板,我市堅持把“支部建在小區上”,從建組織、抓治理、促長效等方面入手,在全市組建小區黨支部(或聯合黨支部)543個,推選黨員樓棟長2127名,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小區的全覆蓋,以“五有四管”模式全面整治380個“三無小區”,切實把基層治理落到城市最前沿。同時,我市通過開展“雙報到”活動、創建“美好社區”、推行“街長制”等舉措,持續推進街道擴權賦能、區域黨組織聯建共建、基層服務場所規范化建設,逐步構建城市大黨建、大服務、大保障的工作格局。 聚焦提升黨建引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我市大力實施農村基層黨建“五大工程”,在建強組織、隊伍、陣地、產業上同向發力,在全區率先打造集黨建服務、政務服務、電商服務為一體的“農村智慧黨建”平臺;通過落實“七條措施”、實施“四項突破行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截至7月底全市941個行政村(社區)集體收入已全部達5萬元以上;通過公開遴選、單位選派等方式公開選拔25名村支書,每村至少儲備2名帶頭人后備人才。 梧州日報通訊員 吳組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