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眾所周知,農業強市、農業強縣是一個地方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當前,鄉村全面振興正在向縱深推進,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既是國家戰略,亦是農民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不僅如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更是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等等。 由此可見,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可為。 2024年,我市廣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興產業、美鄉村、抓改革、促共富,全力交出鄉村全面振興亮眼成績單:第一產業增加值264.48億元,增長5.2%;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4.95億元,同比增長5.2%;蔬菜及食用菌、水果、茶葉產量分別增長4.2%、5.3%、14.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988元,增長7%。可以說,去年全市“三農”工作持續向好的態勢,為經濟社會大局增添了底氣、贏得了主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我市圍繞農業產業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的發展思路,制定一系列促進農產品擴大出口的便利措施,推動“梧”字號農產品走出國門。1至2月,我市共出口農產品金額達1.03億元,同比增長5.7%,出口農產品實現“開門紅”。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努力走出具有梧州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意義重大。我們要深刻把握中央、全區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實質、政策導向、實踐要求,堅決扛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政治責任,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堅定不移發展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突出產業富民、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個重點,科學謀劃、統籌推進“三農”工作,大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一方面,我們要大力發展規模農業、設施農業,持續抓好設施農業項目招引工作,重點抓好思良江流域、下小河流域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努力建設一批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同時,我們也要著力推動六堡茶產業提質升級,推進生態茶園規范化建設,提升梧州六堡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深化茶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擦亮梧州六堡茶名片。 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好智慧農業。當前,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通過傳感器網絡、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實現了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管理。農業、科技部門要因地制宜發展“人工智能+農業”,以數字農業為抓手,堅持示范引領,建設一批智慧農業創新區,推動機制創新,匯聚政策合力,形成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智慧農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