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我市召開加快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座談會,研究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區文旅發展大會精神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梧州市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具體舉措。 在筆者印象中,這已經是市一級層面多次開會研究這份文件了。在《意見》印發后幾天,11月21日,市委書記蔣連生主持召開了加快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推進會,第一次在市一級層面去進一步學習貫徹《意見》精神。 為什么市委對這份文件如此重視,要多次開會去研究討論,制定貫徹落實措施呢?原因無他,因為《意見》從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加快產業提質升級、豐富提升產品業態、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強化政策保障措施等六個方面,支持梧州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設六堡茶文化體驗核心區、桂東南紅色教育基地、粵港澳大灣區休閑旅游目的地。此外,《意見》還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包括統籌安排自治區各類專項資金、發展基金支持梧州市文旅產業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文旅信貸產品,拓寬文旅企業融資渠道,并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提升文旅設施建設用地和鄉村旅游發展用地保障能力。可以說,這是一份“干貨滿滿,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文件,為我市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如果能把它學深、學透,并把相關的政策措施能用盡用,對于嶺南歷史文化名城的打造,必然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書中自有黃金屋,政策里有發展計。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千方百計打通堵點卡點,持續推進穩鏈補鏈,全力推動經濟穩增長。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到十四年來首次轉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高支持實體經濟的整體效能;從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持續抓好經濟‘1+4’重點工作,抓、扭、提用力,逆、跨、順用策,準、實、效用心,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到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聚力推進產業園區改革發展,構建具有梧州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無不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必須吃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搶抓中央穩增長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的重大機遇,準確把握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明年工作的部署要求,錨定目標不動搖,強化擔當抓落實。 畢竟,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吃透政策精神,挖掘政策潛力,看得準的新政策新舉措能用盡用,把政策落實抓實抓細。我們要積極主動作為,全面對接落實國家、自治區政策,強化與國家部委、自治區部門的跟蹤對接,逐條逐項分析挖掘、消化吃透,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努力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實效。 我們更要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努力推動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