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也是一座城市能級躍升和實力比拼的硬核支撐。 近幾年來,我市錨定強產業這一思路不動搖,深入實施工業振興行動,堅持項目引領,擴大工業項目有效投資,提升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引領全市經濟實現持續較快增長,經濟增長連續四年位列全區第一方陣。這一實踐證明,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這一思路、方向、路徑、舉措是正確的,必須立足梧州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謀劃產業發展,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市工業經濟較快增長,重點行業拉動明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6%。而且,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都有所增長。從行業大類看,34個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而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好,鋼材、瓷質磚、人造板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8.7%、7.0%、6.1%。 正因如此,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必須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機制。在2月12日召開的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一季度經濟運行調度會上,市委書記蔣連生也指出,要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其中一個經驗,就是“必須堅持產業優先發展,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我們要想努力在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就要在工業強市的道路上時刻把握“勢”、始終扭住“勢”,咬定工業強市這個戰略不動搖,圍繞“強支柱、育龍頭、抓骨干、抓園區”,靜下心沉下心抓工業、心無旁騖抓工業、持之以恒抓工業、保持定力抓工業、久久為功抓工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以“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的拼搏實干,凝心聚力抓工業,不斷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強支柱,就要堅持在穩存量、擴增量上下功夫,持續做大做強再生資源、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醫藥、光伏電子這五大支柱產業,挺起梧州工業的“硬脊梁”。畢竟,這五大支柱產業的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是全市經濟穩增長的“基本盤”。 育龍頭,就要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持續深化實體經濟調研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拔節生長、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通過制定財政扶持政策、優化服務措施等方式,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抓骨干,就是要扶持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鼓勵技改創新,提升企業創新力與競爭力。在這一方面,我們必須重視“人工智能+”在產業方面的強大技術滲透力和創新力,更好地賦能未來產業,產生高質量發展效應。具體來說,就是要實施數字新質生產力培育行動,“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強化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推動五大支柱產業加快設備更新、智改數轉,以智能化促進高端化。 抓園區,就是要持續增強園區內生動力和產業能級,深化園區各項體制改革,推動港產園一體發展,推進物流園區建設,著力構建適應工業轉型升級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同時,我們也要強化園區的創新要素集聚,推進產學研協同,加速成果轉化,完善人才發展機制,開展科技金融改革,為園區企業創新注入動力。 勢起之時,當乘勢而上;潮涌之際,更應弄潮而立。我們必須把精力集中于工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把力量凝聚在工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在抓工業、強產業中書寫更多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