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能成為“投資洼地”的因素中,除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外,還有什么因素是最值得外來投資者關注的?相信不少人都會給出這樣一個回答:投資成本! 確實,成本是評價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營商環境是否有競爭力的一項硬指標,直接關乎企業的獲得感。 近幾年,我市為了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各級各部門協同發力,持續用力優化營商環境,在政策集成、要素保障、物流協同、優化服務等領域推出更多創新舉措,不僅通過優化政務服務,降低制度成本,還通過放大產業集聚效應,降低物流成本,成效十分顯著。根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大工業電價同比下降約0.1元/千瓦時,一般工商業電價下降約0.1元/千瓦時,預計全年將會為全市企業降低用電成本約9億元。而且,我市通過大力開拓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優化提升長洲船閘通行效率、推廣“量價互保”模式等各種措施,推動水路運輸、鐵路運輸降低成本,近兩年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超1.38億元。 降本增效非一時之策,而是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持久戰。我們只有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市場主體才能輕裝上陣;只有不斷助力市場主體解壓紓困和降本增效,梧州的投資吸引力與區域產業競爭力才能持續提升。 一方面,我們必須更加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推動產業集聚效應不斷放大。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基礎扎實,深圳、廣州、佛山、中山、江門等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尋找合作,立足全市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圍繞“5+2”產業布局,開展靶向招商,聚力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關聯的金屬新材料、再生資源、高端陶瓷等重點產業,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從而讓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促進企業生產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我們應當加快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目前,我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硬聯通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12條綜合交通通道直達粵港澳大灣區主體城市,而且也成功入選了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加快柳廣鐵路柳州至梧州段、南珠鐵路玉林至岑溪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完善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網絡,持續完善“水公鐵空”多式聯運樞紐體系,不斷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當然了,我們還要在政策落地上真見效。政策落不了地,比沒有政策更糟糕。全市各級各部門應當主動靠前服務,落細落實我市降本增效優化營商環境等真金白銀的助企政策,必須一諾千金、堅決兌現,真正用政府的誠信換取投資者的信心,從而讓經濟環境活力迸發,讓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