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成為各級各部門名副其實的生力軍。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隨之而來的,是近年來年輕干部誤入歧途呈抬頭趨勢。誠然,改革發展迫切需要更多能挑大梁、頂在前的年輕干部,但給年輕干部“壓擔子”前,還需讓他們先筑牢成長之基,切不可操之過急。 年輕干部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思想活躍,精力充沛,敢闖敢拼,這些因素決定了他們可以扛起擔子、干出樣子。也要看到,年輕干部普遍經歷、閱歷、經驗有限,有的年輕干部抗壓能力較弱,在處理復雜問題、駕馭復雜局面時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工作受挫、信心受損、激情遇冷。而當面對外界誘惑時,有的年輕干部又因定力不足,容易動搖,最終走上不歸路。筆者認為,年輕干部既是時代浪潮中的“奮楫者”,更應成為“把舵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年輕干部先要筑牢成長根基,才能扛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鑄牢“信仰之錨”,在深扎根基中把穩政治方向。錨的作用,是讓船舶在驚濤駭浪中巋然不動。對年輕干部而言,理想信念就是這樣的“信仰之錨”,只有深深扎進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土壤,才能在任何風浪中保持政治定力。年輕干部必須練就“火眼金睛”,善于從政治上辨明方向,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環境中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政治清醒。 把準“忠誠之舵”,在破浪前行中校準行動坐標。舵的職責,是確保航船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行。年輕干部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良干擾,如“多干多錯、少干少錯”的消極心態,或“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的侵蝕。面對這些干擾,必須牢牢把穩“忠誠之舵”,確保政治方向不偏航。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揚斗爭精神,敢于向不良風氣亮劍,在踏實苦干中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 高揚“作風之帆”,在清風正氣中鼓足奮進動力。帆的作用,是借助風力推動航船前進,但若不正,則可能使船偏離航向。年輕干部從一開始就要系好“作風之帆”,既要借勢而為、奮發進取,又要時刻警惕歪風邪氣的侵蝕。要馳而不息修煉作風定力,慎獨慎微,管好生活圈、社交圈。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在實踐中錘煉過硬作風,在成長路上行穩致遠。 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人生航程中,年輕干部唯有鑄牢理想信念的“定海神針”,把準政治忠誠的“航海羅盤”,揚起紀律作風的“前進風帆”,筑牢成長的根基,方能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穩舵前行,真正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棟梁之材。 |